2019-06-17 來源:成都日報
本報制圖曹勁松
去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時強調,垃圾分類工作就是新時尚。他勉勵大家把這項工作抓實辦好。今年全國兩會上,“加強固體廢棄物和城市垃圾分類處置”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是今年全國要干的80件大事之一。今年,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對垃圾分類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深刻指出垃圾分類的重要意義,強調要科學管理、形成長效機制,推動習慣養成。
近日,各種各樣的垃圾分類知識在朋友圈熱傳,大家對于垃圾分類知識的熱情也一路高漲。垃圾分類作為推動綠色發展的必然之舉,也日益成為大家越來越關注的熱點,成為引領綠色生活的一種新時尚。一方面,大家有了解垃圾分類規則的需求,另一方面,“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品究竟是哪一類垃圾?”“如何分類才準確?”等一系列問題,大多數人還知之甚少。針對這些大家關心的問題,記者采訪了市城管委了解成都垃圾分類的現狀,采訪了專家對垃圾分類現狀的分析和說法。
成都行動
A 垃圾分類工作初見成效
成都,作為全國46個垃圾分類的重點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收集、運輸和處理設施體系建設已開展多年,正加快建立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可以說,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已初見成效。
根據官方數據,截至今年5月底,全市參與生活垃圾分類的居民累計達241萬戶,居民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達38.7%;全市累計有1469家黨政機關、3051所學校、654家醫院、73個商業綜合體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至2019年底,全市將建成52個生活垃圾分類示范街道(鎮),持續推進前端分流減量工作。
去年,我市出臺《成都市生活垃圾分類實施方案(2018-2020年)》,明確了三年的年度目標。到2020年,全市黨政機關、學校等公共機構,軍隊單位及商業綜合體、相關企業生活垃圾分類100%全覆蓋;城鎮社區和農村集中居住區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達60%;生活垃圾末端處理減量率(人均)達15%,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35%,無害化處理率達99%。
同時,相應法規政策配套接踵而來,將通過立法明確單位和個人生活垃圾分類義務及不分類的法律責任。《成都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已經通過向公眾征求意見環節,力爭2019年底出臺。
記者了解到,去年開始,針對生活垃圾分類“前分后混”和“拋冒滴漏”兩個關鍵問題,我市正在完善分類收運、收集、運輸體系建設,配備分類收集容器22.6萬余個,配備分類運輸車1462輛,累計建設可回收物分揀中心9個,還組建了一支包含140余名生活垃圾分類引導員、2500余名督導員和4200余名收運員隊伍和300余名生活垃圾分類志愿者隊伍。
B 成立新機構服務垃圾分類
5月7日,成都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服務中心成立。這是全國首批、西部率先成立的地方性專業化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機構。
據了解,機構成立后,主要負責擬訂和宣傳生活垃圾減量分類地方性法規規章、行業標準、發展規劃,承擔生活垃圾減量分類示范片區建設、社會動員、技術研究等輔助和技術支持工作;承擔生活垃圾分類監督管理的事務性工作。
“以后,我們將更加注重垃圾分類知識宣傳的前端策劃和包裝,將美學屬性和文化屬性融入其中,加強居民參與的互動性和趣味性。”該中心負責人表示,現場抽查、隨機抽查目標任務的完成情況或示范片區垃圾分類減量工作,為市政府生活垃圾分類領導小組考核屬地分類工作提供詳實依據。
新中心的成立是成都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重大體制創新和制度保障,也是成都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向精細化、專業化、產業化發展的重要標志。
新聞鏈接
成都每人日均產1.04公斤垃圾 1年就可填埋1個興隆湖
近年來,成都市生活垃圾產生量迅速增長。2017年我市日均生活垃圾產量約為1.65萬噸,人均量達到1.04公斤,只需要1年時間就能填滿1個興隆湖。
同時,隨著我市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人口持續增長,生活垃圾產量也相應在快速增長,從2012年至2017年統計數據顯示,日均生活垃圾處理量已從1.03萬噸增長到1.65萬噸,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9.8%,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置壓力巨大。
而生活垃圾分類能夠有效減少環境污染、再生資源利用、構建綠色環保的社會環境,是破解垃圾治理難題的有效方法。
本報記者 李霞
聲明: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更多新聞
相關新聞